截瘫 14 年,28 岁小伙独自乘高铁:“我想多感受世界”
近日,一段黑龙江哈尔滨 28 岁截瘫小伙张鹏独自乘坐高铁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。视频中,他熟练地操作轮椅进出车厢、与列车工作人员沟通,全程未依赖他人协助,展现出令人敬佩的独立与勇气。这段视频不仅记录了他的出行过程,更传递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世界的渴望:“希望自己能多感受世界”。
一、意外截瘫后的生活重塑
张鹏在 14 岁时因意外导致脊髓损伤,双下肢截瘫。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曾让他一度陷入绝望,但在家人和康复团队的支持下,他逐渐学会用轮椅独立生活。通过长期的康复训练,他不仅恢复了基本的自理能力,还掌握了驾车、使用智能辅助设备等技能。如今,他能够独自完成日常购物、处理个人事务,甚至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,鼓励更多残障人士勇敢走出家门。

二、独自乘高铁的 “冒险”
此次独自乘高铁出行,是张鹏计划已久的 “小目标”。他提前了解了列车的无障碍设施情况,包括轮椅固定装置、无障碍卫生间位置等,并通过 12306 客服预约了重点旅客服务。视频中,他从容地从进站、检票到上车,全程有条不紊。列车工作人员的贴心帮助和乘客们的善意微笑,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。“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件普通人都会做的事,但大家的鼓励让我觉得自己的坚持很有意义。” 张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。
威客电竞三、社会反响与残障出行困境
这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,网友们纷纷点赞:“他的笑容里藏着对生命的热爱”“无障碍设施的进步让更多人有了出行的可能”。然而,张鹏的经历也折射出残障人士出行的现实困境。尽管近年来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,但部分高铁站、地铁站仍存在无障碍通道标识不清晰、卫生间空间狭窄等问题。例如,北京国贸地铁站仅 1 个出口设有无障碍直梯,且出口直接连接机动车道,存在安全隐患。此外,部分公共场所的盲道被违规占用或设计不合理,如西安曾出现不锈钢盲道雨天湿滑导致盲人摔倒的事件。
四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进步与挑战
为改善残障人士出行体验,多地正积极探索解决方案。例如,深圳地铁建立了 24 小时联动机制,整合高铁、公交、公安等部门资源,为残障乘客提供全程协助;杭州组建了 138 人的无障碍环境社会督导员队伍,对新建项目进行体验评估,使无障碍设施合格率从 70% 提升至 95%。这些举措为残障人士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,但仍需进一步细化标准、加强监管。
五、从 “自我突破” 到 “社会共融”
张鹏的故事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残障人士通过旅行、运动等方式突破身体限制,如四川小伙何彦明坐轮椅环青海湖拍摄纪录片、甘肃小伙权鹏独自摇轮椅从北京到三亚。他们的行动不仅改变了公众对残障群体的认知,也推动着社会无障碍环境的改善。正如张鹏在视频中所说:“身体的残疾不应该成为困住心灵的枷锁。希望我的经历能让更多人看到,残障人士同样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。”
在追求 “无障碍” 的道路上,我们不仅需要完善硬件设施,更需要打破观念上的 “障碍”。唯有让尊重与包容成为社会共识,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地感受世界的美好。